学者论坛
您现在的位置: 张家口察哈尔文化研究会 > 关于我们 > 学者论坛 > 正文
张家口城市原点堡子里的价值与影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7/9/12    点击数:46977 次

摘要:张家口堡(俗称堡子里),国家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国家3A级景区,张家口市区的发源地,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是张家口市区的“原点”和“根”。张家口堡的发展历史对张家口市区的发展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关键词:张家口堡、价值、意义、文化、金融、建筑学、红色文化、武文化、商文化、宗教文化

 

 

张家口堡(俗称堡子里),国家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国家3A级景区,张家口市区的发源地,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是张家口市区的“原点”和“根”。初建为屯兵军堡,是明代长城九边要冲宣府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家口堡周四里十三步,城高三丈二尺”,现占地23公顷,东西长590米,南北长330米,有12街8巷,明清院落478处,保存较为完好的重点院落93处。清代中叶到民国初年,随着张库国际商道的开通,张家口成为了中国北方繁荣的商业重镇,张家口堡的功能也由单纯的军堡逐渐演变为军商共用的城堡,由于其严密的安防,张家口堡成为豪商富贾、达官贵人居所的首选,到清末可谓发展到寸土寸金的地步,能在张家口堡拥有一处自己的宅院成为许多人一生奋斗的目标,张库商道的兴盛,也吸引了众多的国外资本,张家口堡也是外国商人的聚集地。据记载,民国初年,在张家口的外国洋行总数达44家,其中半数就在张家口堡,张家口堡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商堡。张家口堡的发展历史对张家口市区的发展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历史的岁月为张家口堡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记忆和历史遗存,使这里成为具有诸多价值的研究基地,现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张家口堡具有的重要价值:

一、文化价值

漫长的岁月为张家口堡在文化价值方面留下很多宝贵的遗产,且不说每一个院落留下的故事,单是一个小小的木构件、一个小小的门框、一副不起眼的窗棂都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深深的印记,其所蕴含的诸多文化价值用只言片语难以尽述,今天单就木构件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赘述如下:

藻井文化:藻井原为宫殿、厅堂天花板上的装饰,多为方格形,有彩色图案,在张家口堡的院落中基本每处在大门内侧上方都设有藻井,遥想过去想必每间屋内的藻井更是精美,藻井除了其装饰意义之外,其含义与象征还和消防有着紧密的关联,据《风俗通》记载:“今殿作天井。井者,东井之像也。菱,水中之物。皆所以厌火也。”关于东井,西汉大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我国现存较早的天文文献《史记·天官书》中注有:“东井八星主水衡。”东井即井宿,星官名,二十八宿中之一宿,有星八颗,古人认为是主水的。综上所述,在殿堂、楼阁最高处作井,同时装饰以荷、菱、藕等藻类水生植物,鹤等水生鸟类,都是希望能借以压伏火魔作祟。

堡子里的藻井花样虽比不得皇家那般繁复,但其精美程度也让人感叹不已,每个图案所包含的深刻文化含义,也让我们为古人的智慧而折服。由于受到藻井使用等级的限制在堡子里你可能看不到龙、凤等皇家的象征,但是其他的样式在这里基本都能找到。团鹤:鹤,在中国古代的地位仅次于凤。“鹤寿千年”用为祝寿之辞。古代人认为它是长生不死的仙禽,骑着它可以与神仙相会。因此,将鹤的形象用于摆件、雕饰等上面,用于寄托祝福祝寿的美好寓意,是很常见的。在藻井中的仙鹤往往口衔仙桃或口衔灵芝、或以个体形象出现,飞鹤衔桃寓意“仙鹤天寿”,衔灵芝为“仙芝鹤寿”,单鹤“鹤鸣九皋”等,均寓长寿祥瑞之意。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文化智慧。

门簪文化:在堡子里还有一个奇怪的文化现象那就是在这里似乎为了突破封建等级的束缚出现了很多不同与其他地域的产物,比如说门簪:人们常说“门当户对”,之中的“户对”正来源自门簪,又称为“阀阅”。阀指的是功绩,阅指的是阅历。在古代,封建贵族阶级门第世家的等级观念非常森严,也很看重一个人的家族背景。在联姻上,需要“门当户对”,名门对名门。有些极有声望的名门望族子弟,甚至不肖与皇族的公主联姻。连唐文宗也都感叹说:“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门簪(阀阅)是一个家族地位的标志,被赋予了极其厚重的精神内涵。门簪由最初的大门结构一部分变成了房子主人表达自己、演变为体现地位的一种象征。在堡子里我们也可看到过去的大门之上基本按照“文圆武方”的规制设置的门簪,但也有个例想必是在清末时期等级管理不是十分严格的情况下产生了一批具有文化寓意的门簪,荷花门簪:荷花在古代有高洁、和睦、以和为贵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把荷花作为门簪想必主人也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志。 梅花门簪:梅花 傲风雪、斗严寒! 作为国花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伟大风骨。 更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在大门两侧往往还可以看到竹子、菊花、松树的形象,用作门簪表现了主人的高洁。

二、金融价值

清代中业民国年间,随着对外经济政策的缓和变化,也随着张库国际商道和张库公路的通车,张家口的经济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张家口成为了中国北方繁荣的商业重镇,成为名副其实的“北方皮都”、成为与广州齐名的陆路码头、陆路商埠。由于市场经济的刺激,张家口的商品货币经济也极为活跃,张家口的金融机构蓬勃发展。从清初的帐局到后期的钱庄、票号张家口的金融业空前的发展,据《察哈尔省通志》记载:“民国十二年(1923年)以前,张家口的票号、钱庄达42家。”其中半数就设立在张家口堡,这其中也不乏很多国外的洋行。这对张家口的金融业具有很深的研究价值,甚至对中国的金融业研究也有其不可或缺的研究价值。

鼓楼东街五号:祥发永账局、永利银号

祥发永在中国金融史上,是中国最老的金融企业。清乾隆元年(1736年),山西汾阳县商人王庭荣出资4万两白银,在张家口开设了祥发永帐局,是全国最早的一家帐局,经办商户存、放款业务,并在京师(今北京)、上海设有分支机构。后该院落成为永利银号。

棋盘街4号:大德通、中国银行张家口分行

大德通股东是山西祁县乔家大院的乔范五,是祁县城内

“大德通”的分号。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大清户部银行在张家口设立分行,这也是张家口历史上设立最早的一家国家银行。张家口分行成立时,先后属大清户部银行、大清银行北京分行领导。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大清户部银行改称大清银行。1912年2月,大清银行改组成中国银行。大清户部银行张家口分行,也改为中国银行张家口分行,经理是山西输次车辋村人常老九。

 

鼓楼西街5、6号:中国交通银行

清宣统元年(1909年)3月,交通银行在张家口下堡设立试办分行,隶属清政府邮传部,资本金官股2万两、商股3万两,合计5万两,属股份有限制。银行共有14人,经理为杜赓尧,从八月开业,经办邮、电、路、政之存放汇业务,仅当年四个月盈利4072两。

1937年11月22日蒙疆银行成立,行址设在此院,资本金1200万元,由察南、晋北、蒙古三个伪政权各出资400万元,总裁为蒙古人包悦卿、日本人山田茂二。其职责:伪蒙疆地域内金融指导统制;货币制造及发行;承办国库业务;内外汇兑管理;一般银行业务。

二道巷2号:清末美国德泰洋行,民国后此院改为银号。

安仁里3号:清末民初法国立兴洋行,其建筑形式有着明显的欧式风格。

三、建筑学价值

堡子里的建筑形式可谓多样,曾被建筑泰斗吴良镛誉为“明清建筑的博物馆”,其宝贵的建筑遗产现已被清华大学、石家庄铁道学院、张家口建院等多所高校设为研究实习基地。

张家口堡的建筑形制是严格按照明代建军堡的形制建造的。建堡之初堡方四里有奇,城高三丈五尺,东、南两面开有城门,东门曰‘永镇’,南门曰‘承恩’。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展筑关厢,方五里,高二丈”。现仍完好地保存有十街八巷的街巷格局,这对研究明代建堡、关厢、街巷设置等规制有很好的研究价值。

各地不同风格的建筑形式:

山西建筑:玉皇阁2号是比较有代表性晋中风格的建筑。院子很小,不足八百平方米的占地面积,房屋全是单坡出水。晋中地区多是单坡出水的房屋,这种房屋后墙很高,有利于防盗;围合严谨,可增加私密性;还有心理上的希冀,解释为“肥水不入外人田”。这个院排水口的一块石质水笓做成了古铜钱状,“脏水排出去,金钱笓下来”,创意绝佳。

京都四合院:鼓楼西街26号,这处院落具有典型的京都四合院风格,院落分为内外两进,主建筑为两层,颇有京中达官显贵的风范,院中也是按照四合院的形制建有东西厢房和下人用房,从院落的规模看应是在堡子里经商成功的典范。

鼓楼西街3号:二进院内的四合楼,是张家口堡最豪华的一栋东西南北房整体连接的砖木结构二层小楼。小楼方方正正面阔各五间,楼下面南一间是通向外院的过廊,楼上为环形回廊。整体四合楼用料厚实,工艺讲究。屋顶青砖灰瓦,房檐下红色椽檩,绿色门窗是明显的清代建筑格局。

 

中西合璧的建筑:在堡子里中西合璧的建筑随处可见,由于当时有数十家洋行都在堡子里。所以,这里的建筑大多都有中西合璧的印记。其典型是安仁里3号,安仁里三号院的里院内东侧有一栋整体造型都为西洋风格的小楼,细部却有着典型的中式传统建筑手法,这座小楼用料考究,工艺细腻有着明显的法式建筑风格和中式建筑印记,据院内住户回忆,院内的石制楼梯等石头构件都是西沟石匠窑的工匠所制,可见当时的本地工匠已经完整成熟的掌握了西洋建筑的建造方法,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当时国外建筑在张家口地区的普遍性。

国外的建筑形制:东门大街11号德国地亚得洋行;东门大街13号俄国立昌洋行;鼓楼东4号东洋建筑原日本的三井洋行等

四、宗教文化价值

张家口堡庙宇众多,神灵杂集,据相关史料的记载,历史上曾建有五十多座庙宇,其中,属佛教管理的庙宇三十多座,属道教管理的庙宇有六到七座,属伊斯兰教管理的庙宇有三座,属民间泛神崇拜的有十余座。环堡四周北有财神庙、药王庙、马神庙;东有三清宫、太王庙;南有关帝庙、火神庙;东岳庙、弥勒寺、西有清真寺。堡内有千佛寺、城隍庙、玉皇阁、关王庙、瓮城寺、文庙、奶奶庙、草城隍庙、文昌阁、三皇庙、真武庙、五道庙等众多庙宇,时光更迭,大多数的庙宇已经不复存在了,但仅有的庙宇遗存还是在向世人述说着昔日这里鼎盛的香火。

堡内制高点上的庙宇玉皇阁:玉皇阁设置在张家口堡的北城墙之上,是堡子里的制高建筑,明万历九年(1581年)按建筑旧制而建,内供奉玉皇大帝,初建时前有牌楼,中书玉皇阁三个大字,牌楼前还设有旗杆和石制狮子,过去建有两道山门,现仅存一座,山门两侧设有钟楼、鼓楼、殿内供奉有玉皇大帝的坐像,在玉皇大帝两侧曾有比干和阴交银红等八位守护神像,两侧墙壁绘有三十三天神像,历史的变更,如今我们在大殿中能看到的是恢复过后的玉皇神像和三十三天的精美壁画。大殿外设有东西跨院,原主持静莲,是张家口怀安县人,从九岁就到玉皇阁出家,是玉皇阁的第十七代主持,1995年圆寂,终年95岁。每年的农历初八是玉皇大帝的生辰,届时将举办盛大的庙会一直延续至今。每年的腊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庙里会举行施粥仪式,特殊的文化现象就是玉皇阁的佛道供奉,由于资料的匮乏,玉皇阁历代管理沿革无从所查,但是从有史料记载开始这里就是佛教管理,并同时举办有佛、道家的重要仪式。

财神庙位于张家口堡北关街,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原名“增福灵候神祠”清顺治十四年重修。2009年至今,现云泉禅寺主管,称念佛堂。第一进院落正殿中供奉有横三世佛;北侧殿内供奉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南侧殿内供奉地藏菩萨;二进院落中北侧殿内供奉文财神比干;南侧殿内供奉武财神赵公明;三进院南侧门上刻有一幅对联,文字为:“善游此地心无愧,恶过吾门胆亦寒。”历史上这里主要是在张家口经商的商人求财的庙宇,与其他财神庙供奉关羽不同这里在古时主要供奉的是文财神比干。

文昌阁地处张家口堡堡城中心,与玉皇阁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顺治三年(1646年)曾重修。

建筑共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墩台为砖石结构的十字券拱通道,贯通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与老街道相依。被老百姓俗称“四门洞”。墩台的圆拱中央镶嵌着道教文化的八卦图石板,并刻有中国古代的天干地支,石板四周又有暗寓着佛教文化的倒莲花宝座。其基座建筑形制有着西方古拜占庭帆拱的典型特征,而墩台上半部分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据有关专家学者到实地考察,认为文昌阁是佛、道教文化以及中、西建筑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可以说,文昌阁是张家口堡多元文化融合的结节点。

墩台四门上方分别镶嵌着一块大字匾额,按南北东西的顺序依次是,“文昌阁”、“钟楼”、“鼓楼”、“山楼”。从四个门的名称来看,文昌阁至少有两项功能,一是钟鼓楼报时的功能,二是供奉文昌帝君以求功名的功能。

明万历年间,随着边境贸易的兴盛,吸引了许多商人到张家口堡买房置地,张家口堡人口迅速增长,社会综合功能开始提升。文昌阁的建设,表明张家口堡已经由一个军事防御城堡转化为一个集军事、政治、文化为一体的城市,也标志着张家口堡开始了由单纯的军事城堡向多功能城池发展。

从西侧门可蹬墩台,在墩台东南,西南角各有一石质基座,基座上左边置钟,右边置鼓。钟鼓楼有两种,一种建于宫廷内,一种建于城市中心地带。宫廷内的钟鼓楼除报时外,还作为朝会礼仪之用,城市中心的钟鼓楼则主要是报时之用,但在特殊情况下也有报警作用。

文昌阁大殿供奉有文昌帝君。大殿为单檐歇山顶。按照明代官式建筑等级制度,文昌阁较之清远楼、镇朔楼要低矮逊色,体现了镇城与堡城之间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和规制区别,大殿两侧的壁画内容为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孝图和《程门立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孔子出游》等历史故事。 旧时文昌阁是不对外开放的,只有在每年的阴历二月和八月举行丁祭,或有人考中秀才、举人等才开阁祭祀,届时老百姓也可以登楼观看热闹。

独具特色的草城隍庙,城隍庙是供奉城隍爷的地方,是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之一,为儒教《周宫》八神之一。也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城隍是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市长。因此城隍就跟城市相关并随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城隍产生于古代儒教祭祀而经道教演变的地方守护神。城隍本指护城河,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祭祀城隍神的例规形成于南北朝时。唐宋时城隍神信仰滋盛。宋代列为国家祀典。元代封之为佑圣王。明初,大封天下城隍神爵位,分为王、公、侯、伯四等,岁时祭祀,分别由国王及府州县守令主之。明太祖此举之意,“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俾幽明举不得幸免”。城隍在明清以后,成为一个神的官职,而不是一尊神明。都城隍为省级行政区所奉祀,相当于阴间的巡抚城隍相当于阴间的知府,县城隍相当于阴间的县令。各地的城隍由不同的人出任,甚至是由当地的老百姓自行选出,选择的标准是殉国而死的忠烈之士,或是符合儒家标准正直聪明的历史人物。但与别处不同张家口堡建有两座城隍庙,一座是建在马道底街的草城隍,另一座是建在西城墙底的城隍庙,据说草城隍中供奉的是草地城隍,他是专管草原事物的神灵,因张家口有大批“跑草地”的生意人,因此草城隍就在张家口堡安了家,旦有要去“跑草地”的都要到草城隍去拜一拜,以求平安归来。

张家口堡西关街清真寺,这里是张家口堡的重要文化节点,据相关资料记载,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续建于雍正三年,是市区最早由回民捐资而建的,西关清真寺巧妙的将明清建筑风格和伊斯兰建筑风格相融合,是十分珍贵的建筑精品。由于张家口堡的繁荣经济善于经商的回族,在此兴旺发达的贸易环境的吸引下,山东、河北、河南及西北的回民,先后纷纷来此定居下来。或搞分蒙交易;或赶着骆驼做长途贩运;或做牲畜交易,还有经营皮毛、畜产品、制造业的作坊,或做饮食业及挑担小本生意,因而在堡子里建设了第一座回族的清真寺。西关清真寺占地2.5亩,共有房四十八间,在规整的两进院落西南角还设有一座阁楼式的建筑——望月楼,六角形的望月楼虽然体积不大,但是设计者别具匠心的在上下两层都设有环形外廊,十分精致。设置在院落的西处又起名为望月都体现了设计者的用心,因为在伊斯兰教中西方是圣地麦加所在的方向,当虔诚的信徒在寺中诵经的时候望向西方或是登上望月楼都是与神灵更近的心里希冀。

五、红色文化的价值

张家口是一座经历两次解放的城市,1945年8月23日,张家口第一次解放,它是我党从日寇手中夺回的第一座大型城市。当时延安的大批文艺工作者和军政文化机关迁移到张家口办公,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艾青、冰心、郭沫若、丁玲、王昆等大批文化名人都曾在张家口工作生活,张家口成为了“第二延安”、“东方文化城”。在研究中国近代红色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定将军府5、6号院,5号院在1945年张家口第一次解放后,以成仿吾为议长的晋察冀边区参议会暨各委员会就在这里办公,晋察冀边区参议会设正、副议长,各专业委员会的主任七人中,省部级的领导就有五人,共和国驻外大使一名,教授一名,翻译家、文学家、教育家的成仿吾在这里重新校译了《共产党宣言》编辑了《北方文化》。

6号院在张家口第一次解放后是晋察冀边区参议会、察哈尔省政府的所在地;1948年11月24日,张家口第二次解放后省长张苏曾在这里办公。

安仁里3号:张家口第二次解放以后,此处是察哈尔省政府招待处。

1950年5月16日,当时的全国妇联副主席邓颖超曾在作家丁玲陪同下视察张家口,视察期间就住在现安仁里3号院的小楼内。

鼓楼西街4号这里曾是聂荣臻夫人张瑞华任社长、著名女作家杨沫编辑的晋察冀边区《时代妇女》杂志社和《妇女报》的原址,她的中篇小说《苇塘纪事》也是在这里创作完成的。

棋盘街4号:张家口第一次解放后,这里曾是著名导演王血波为团长的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所在地,它是晋察冀军区直属的一个综合性的文艺团体,抗敌剧社的著名音乐人曹星火在这里创作了著名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著名的《霸王鞭》、《兄妹开荒》等都是在这里创作的。

棋盘街6号:这里曾是察哈尔省文教厅的旧址,著名的教育家、省政府委员李舜琴曾出任厅长,著名的戏剧史专家、文教厅文化处处长郭汉成在这里创作了著名的晋剧《蝶双飞》,当时的《察哈尔文教》报纸也是在这里编辑出版的。

鼓楼西街8号:1948年12月张家口第二次解放后,曾是察哈尔省政府的所在地。

鼓楼西街35号:山西人创办的大美玉商号。在张家口第二次解放后曾是察哈尔财政厅的办公场所。

抡才书院:抡才书院是张家口地区的高等学府,当时在书院任教的有多位社会名流。1923年11月,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康有为先生就曾在弟子的陪同下来抡才书院讲学。据说,当时的听众有数百人,连房顶都站满了听课的人群,现书院内还存有康先生当年栽种的一株槐树。曾任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文学编辑室主任的王泽民也曾在抡才书院讲学。1925年5月1日,在中共北方区委书记李大钊的直接领导下,平绥铁路总工会成立仪式在抡才书院举行,与会人员到达一百多人,选举了共产党人何孟雄为总工会秘书。全国铁路总工会负责人罗章龙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的讲话。

鼓楼西街11、12号这两处院落在张家口第一次解放后是著名画家马承佑任校长的张家口艺术学校。

六、武文化的价值

明长城的防御造就了张家口堡,张家口堡的选址和格局均是出于长城防御而建,明初主要防御北元的残余势力,采取军事攻伐和诱降攻略,对降附的蒙古部落的安置和封贡、互市。明正统年间,漠西蒙古瓦刺部落崛起。正统十四年(1449年)互刺南下攻明,虏获明英宗朱祁镇,史称“土木之变”。明成化正德年内,东蒙古鞑靼部落达延汗统一称霸。嘉靖年内,土默特万户俺答汗称汗,率军进犯京师,史称“庚戍之变”。明隆庆五年(1571年)采纳王崇古建议“隆庆议和”,准俺答汗朝贡、互市、抚赏、封爵。明册封俺答汗为顺义王,三娘子为忠顺夫人(三娘子是俺答汗的妻子)。延续了近70年的友好经商互市关系,于1613年建来远堡,为互市之所,也称上堡。张家口堡、来远堡构成了张家口城市的雏形。明万历年间,察哈尔部林丹汗称王,经常到张家口地域侵扰。据记载,张家口遭受过200多次侵扰,40多次战事,最大的一次在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虏骑五六万由张家口进入”,在征战中从未失守,故以“武城”之誉雄冠北疆。

张家口堡建堡之初的初衷即为军堡其为万全县右卫下辖的军堡,从建堡之初的布局和布防不难看出当时堡子里作为军堡的严密性。首先是布局整个堡内设置的管理机构暨地上建筑除了管理机构和庙宇外均为军事建筑,建堡之初,堡子里设有南门和东门两门。同时,门外还设置有瓮城均按军事布防设计。从布防来看堡子里内设有中营署、协标署等军事机构,驻防最多是堡子里的兵力达到近2000人。

小北门:小北门是在建堡百年后的1529年开筑的,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但出于军事防卫的考虑小北门开筑的也很有讲究。小北门门洞拦马竿的石孔构造简单,设计精巧,十分有创意,其高度正好为骑兵骑在马上的高度有效的抵御了蒙古骑兵的入侵。

鼓楼北街8号协标署:协标署是清代驻守张家口堡协副将的衙门,鼓楼北街8号院内正房是三开间二层木楼。   《辞海》说:协是“清代军队编制单位。清绿营兵制以副将所属为协;清末新军制三为一标,两标为一协,约相当于后来的旅。”《万全县志》记载:“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设张家口协副将一员。”

张家口堡协标署为我们证实了《宣化府志》记载:“张家口堡协,管辖万全左右卫、怀安卫等九个城堡。”清代张家口堡的战略地位提供了一个证明。说明张家口一线虽然不再是中原政权与北方蒙古族政权之间的分界线,但它的军事地位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明朝这里驻军军官最高是守备,到清朝初年却提升为副将。清代,副将为从二品武官,直接受宣化府总兵官节制。

鼓楼北街12号中营署:

中营署是清代协标所属中营长官游击的驻所,《万全县志》载:“雍正十二年(1734年),裁张家口路参将,设协标中营游击。”游击是一个武官的名称,清代,游击的地位低于参将,高于守备,为正四品武官,是各路出现战事的策应部队。可见中营署的长官是称为游击的武官。中营署设在围合式古代楼房式建筑,正楼七开间,开间九尺,东楼五开间,开间丈余,西楼两开间,开间八尺。

七、商文化的价值

塞外重镇张家口历史上,有过无数的辉煌。回顾张家口的历史,其中最为辉煌的就是这座边塞古城的商文化,据清史资料的记载,清末张家口商业最鼎盛时期张家口的税收达到一亿五千万两白银,达到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还要多。而巨额的税收和张家口的一条国际古商道密不可分,这就是张库大道,张库大道是张家口通往蒙古乌兰巴托(当时称库伦、大圐圙)的一条商道,这条商道一直向北延伸,到达了当时俄国的首都圣彼得堡,完成了商品的交易,现在的蒙古国还存有一张当年行走在这条商道上商人手绘的羊皮地图。共产主义学说创始人马克思在《资本的流通过程》一书中记述:“俄国和中国的茶叶贸易可能是1792年开始的……茶叶陆续由陆路用骆驼和牛车运抵边防要塞长城上的张家口(或口外)……再从那里经过草原或沙漠、大戈壁,越过1282俄里到达恰克图。”马克思所说的正是张库大道。在这条商道上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骆驼和老倌车在行走,其中有皇家御赐的八大皇商,有联手经营的“直隶商人”,还有京商和来自各县区的本地商人,这些商人初时统称“通事行”即为后来的旅蒙商。

史料记载:张库大道最辉煌的时候,在这条商道上经营的商户达到1500多家,在大境门外的西沟有专门供经营用的羊、马、驼及毛皮的市场,正是张库大道的兴盛繁荣,促进了张家口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张库大道的繁荣让边塞城市张家口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商品物流集散地,张家口更是成为与广州齐名的“陆路商埠”“旱码头”“北方皮都”,正是由于张库商道的繁荣才使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京张铁路”修建到了张家口,1909年京张铁路完工,这更加加快了张家口地区商品的流通速度,1918年,我国的第一条公路——张库公路也建成通车,铁路和公路的相继通车成就了张家口经济鼎盛和极致辉煌。

当年大批的口商、晋商、京商就是在这条商道上获取的第一桶金,在张家口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他们不但将目光停留在大境门黄金地段的商铺,同时也关注到张家口堡的严密安防,很多商人都盯上了这个大的“保险柜”。他们争先恐后的到这里购房置业,使得堡子里的地价水涨船高,也催生了堡子里的商业发展,当时在张家口的洋行票号有半数就设置在张家口堡内,卓有成就的商人都把在张家口堡拥有自己的一处宅院作为一种显示自己商业实力的重要指标。

提及张家口的商文化不得不提的就是在张家口的晋商,晋商在中国的金融发展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也为张家口的商业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常万达(1718—1796年),字子通,祖籍山西太谷,后迁山西榆次,著名晋商。他聪颖好学,待人谦恭,继承父兄开创的商贸事业,立足张家口,北越大漠,行商于库伦和恰克图,拓万里茶路,从事对蒙、俄贸易,开创了常氏家族几十代基业。经过常氏几代人的奋斗,终于使常家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外贸世家。

名声显赫的山西太谷曹家,曹家是明清两代有名的山西大商人,曹氏产业的奠基人曹三喜开始干的都是不入流的小买卖,张库大道兴盛时有敏锐商业头脑的曹三喜将生意重心转移到张家口,并在张家口设立锦泉兴票号,票号就设在张家口堡内,现还有以锦泉兴命名的街巷,后来又在碱店巷和水岔街开设有锦泉涌和锦泰亨商号,并把业务做到了库伦、伊尔库茨克、明斯克。

当然在张家口也有为数众多的通过自己奋斗实现人生目标地地道道的口商。

李玉玺:清末张家口比较有名气的经纪,人们都叫他“玉玺子”。李玉玺少年丧父,母亲给外国洋行的洋人们看护小孩,聪明的李玉玺在和外国小朋友玩耍的过程中学会了几种外语。长大后,李玉玺便专做中外贸易的经纪人,是国际级的大牙子。李玉玺还曾多次为清政府派到张家口处理洋务的官员充当翻译,被封为“皇家通事”。李玉玺有钱后也在堡子里置地盖房,现鼓楼东街六号就是李玉玺的宅院。有关建筑专家观看了李玉玺的住宅院后说这处建筑的格局已明显高于一般商民用房,具备了官府建筑的一些特征。“这“破格”的建筑形式,肯定是沾了“皇家通事”的光。李玉玺的故事已经远去,但李玉玺宅院大门用石条铺就的通道上那深深的车辙印,却为岁月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张家口商业历史上最有政治地位的商人——八大皇商。

明崇祯五年(1632年)努尔哈赤蓄意向张家口进行军事扩张,军用物质十分紧要,但由于当时贸易的限制,大批的军用物质无法通过正常的途径解决,于是,他派人到张家口,通过当时在张家口的八大晋商: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翟堂、田生兰、梁嘉宾、黄云发,搜罗了大批的生活和军用物质。清朝入关后将他们敕封为皇商,他们依仗着政治特权和自身的经济实力,垄断了张家口经济近百年,直至今日在张家口堡内还有当年八大皇商范永斗的茶庄保存完好,现在仍作为茶庄在经营,只是今日不同往时,当年的皇权垄断已不复存在,仅有的只是当年那两层修葺精美的茶楼。

漫长的岁月给张家口堡这座小城堡留下的是历史深深的印记,它比不得丽江古城的繁华,比不得平遥古城的规模,但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明代的军营,清代的庙宇,民国时期的票号,代表新中国那红红的五角星,还有日伪时期留下的门牌水号,风云变幻、朝代更迭,留不下的是时间,带不走的是一座座,一件件,一个个依稀的回忆,也许正是由于张家口对外开放的时间比较晚,才使得在今天的城市中心还保留有这样一座让人侧目的城堡,而如今吾辈后人保护研究它是在我们当下可做的大事,历史的辉煌可以一去不复返,但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不论何时都值得我们去珍视,去用心的保护。

 

参考文献:1、刘振瑛《品读张家口堡》2010.12

2、单士元《故宫营造》中华书局2014.12

3、刘振瑛《兴盛的古商道》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06

 

 

作者简介:陈佳虹,张家口堡景区管理处主任。

Copyright © Chahar Culture Research Association . All Rights Reserved 察哈尔文化研究会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440×900以上的屏幕分辨率和8.0以上版本的IE浏览器访问本站
冀ICP备15009271号-1 冀公网安备 13070302000111号
地址:张家口市桥西区长青路19号
联系电话:13903236923 / 0313-8028219